導語
內容提要
全書分為兩篇,分別為發展戰略篇和改革開放篇,全書既有對政策的嚴肅解讀,又有生動豐富的案例和數據,深入淺出地講解宏觀政策如何切實影響經濟的運行和民眾的生活,為把握中國經濟運行,更好地作出經濟決策提供了重要的參考。
作者簡介
黃奇帆,工商管理碩士,研究員,現任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曾任重慶市市長、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黃奇帆在上海工作時間長達33年,歷任上海浦東新區管委會副主任,上海市委研究室主任,上海市經濟委員會主任,上海市委、市政府副秘書長,為浦東開發開放和上海國有企業改革及工業結構調整做出重要貢獻。之后,長期擔任重慶市常務副市長、市長。任職期間,在全球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重慶市經濟持續快速發展,金融資產不良率大幅下降、金融平衡穩定,產業結構轉型升級,支柱產業集群化發展,城市基礎設施重大改善,房地產業平衡發展。黃奇帆對經濟體系的運行機制和政府經濟管理具有深入的理論思考和豐富的實踐經驗。近年來,在各種論壇、刊物、講座上公開發表文章上百篇,對資本市場、房地產發展、城鄉地票制度、國際貿易格局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
目錄
寫在前面
發展戰略篇
第一章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重點及舉措
一、“十三五”除了全面完成規劃任務外還有四個了不起的“突出成就”
二、2035年前中國經濟將先后邁上三大臺階
三、“十四五”期間要重點抓好事關戰略與路徑的八件大事
第二章 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加快形成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一、構建以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新階段中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二、新發展格局下我國經濟運行將出現五個新特點
三、深化改革,打通堵點,著力疏通障礙國內循環的六類問題
四、擴大開放、提升能級,打造全球要素資源強大“引力 場”
第三章 碳達峰與碳中和情景下我國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生態結構調整路徑與方向
一、深刻領會“雙碳”目標的艱巨性、緊迫性和偉大意義
二、準確把握我國能源結構調整的路徑和方向
三、準確把握產業結構調整的路徑和方向
四、準確把握生態結構調整的路徑和方向
五、加快構建全球能源互聯網的路徑和方向
第四章 數字經濟:從技術到治理
一、數據的本質和數據產權的界定
二、數字化技術和平臺的基本特征
三、數字技術產業化和產業經濟數字化
四、消費互聯網與產業互聯網
五、我國在數字技術領域的突出短板
六、大力推動平臺經濟健康發展
七、結語
第五章 中國制造業:競爭優勢、戰略方向和突破路徑
一、全球分工格局變遷與技術進步驅動產業鏈管控方式的變革
二、全門類超大規模單一市場是中國工業的獨特優勢
三、中國制造業的地位、現狀和問題
四、著力把握未來全球產業鏈布局的主動權
五、補短板、抓前沿,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
六、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推動產業鏈現代化
七、結語
第六章 中國房地產市場:過去、現在和未來
一、過去:十個方面的情況表明房地產需求嚴重壓抑,有十大關鍵性改革釋放了巨量需求
二、現在:有十大因素推動房地產行業進入拐點,需以五個重組、五個轉變推動軟著陸
三、未來:房價漲跌取決于十大因素,房地產市場運行將呈現五大特征,政府對房地產企業的管理方式將實現五個轉變
改革開放篇
第七章 共同富裕:內涵與路徑
一、準確把握共同富裕的內涵和要求
二、以高質量發展解決好三大差別
三、處理好三次分配之間的關系
第八章 要素市場化改革:意義與重點
一、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的重要意義
二、要素市場化改革的具體措施和內涵
第九章 理解RCEP:內涵與機遇
一、RCEP的概況特征
二、RCEP有五方面的重要意義
三、RCEP的內容要點
四、RCEP與CAI和CPTPP:比較的視角
五、關于RCEP的幾點認識
六、抓住RCEP帶來的戰略機遇,深化RCEP規則的應用
第十章 推進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思考與建議
一、中歐班列的順利開行是“五通”理念的生動實踐
二、中歐班列的高質量運行將帶來五個深層次的經濟價值
三、進入新發展階段應重點抓好三方面工作
第十一章 讀懂香港:過去和未來
一、香港成為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航運中心,有三大制度基因
二、香港與祖國內地的血脈聯系和內地的蓬勃發展是香港繁榮穩定的重要依托
三、新時期香港要繼續發揮三大作用,持續加強三大功能,主動承擔三大使命
第十二章 中美“十大脫鉤”態勢分析與應對
一、中美“十大脫鉤”的兵棋推演
二、對“十大脫鉤”的基本認識、應對原則和風險分類
三、我們的應對——五張牌和十二條反制舉措
后記
前言
寫在前面
在過去一年多的時問里,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瞻遠矚、運籌帷幄,以從容的歷史定力牢牢把握“兩個大局”的歷史機遇,提出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生動實踐和創新探索。深入學習領會這些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全面系統解讀其背后的經濟邏輯和實踐意義,是我在復旦大學講課的初心。呈現給讀者的這本書就是我最近一年多的時間在復旦大學與師生們交流學習的一些心得體會。
本書一共有十二章,對應于十二次講課,大致分為兩大篇,分別是發展戰略篇和改革開放篇。其中,發展戰略篇的內容包括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綱要、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實現“雙碳”目標、發展數字經濟、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和有效化解房地產行業風險六個專題;改革開放篇的內容包括共同富裕、要素市場化改革、《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中歐班列、香港問題和中美脫鉤六個專題。這些專題都是當下十分重要、未來影響深遠的熱點話題。我將我對這些話題的理解和體會分享給復旦大學的師生們,力求在碰撞交流中深化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學習和領悟,深化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變”與“不變”的分析與思考,深化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下機遇與挑戰的研究和認識。
下面是對每一章內容的簡要介紹。第一章聚焦《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兑巹澗V要》為我們描繪了未來15年國家發展的總體戰略和基本任務。而要實現這一《規劃綱要》的目標,我認為中國經濟在未來15年內要依次跨越三大臺階:第一個臺階是到2025年,中國將跨過中等收入上限,進人世界高收入國家的行列;第二個臺階是到2030年左右,中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將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第三個臺階是到2035年,中國進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提前15年實現“三步走”戰略目標。這樣每隔5年邁上一個臺階,實現了這二三大臺階,就是在實實在在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從這個角度看,我們可以進一步加深對黨中央在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下提出的內循環雙循環、碳達峰碳中和、新基建等八個方面新戰略、新路徑的理解。
第二章聚焦新發展格局。構建以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發展階段提出的總攬全局的新戰略。這個新戰略絕不是簡單地針對當前產業鏈、供應鏈因疫情而中斷所采取的權宜之計,而是在中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關鍵階段的強國方略;不是因個別國家企圖與我國脫鉤、對我國圍堵而迫不得已的內斂收縮,而是籌劃以更深層次的改革、更高水平的開放加快形成內外良性循環的戰略抉擇。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一方面需要在地區過度競爭、城鄉二元分割、內外貿調控不銜接、物流成本偏高、部分行業的政策性梗阻、國有資本在同民經濟中的循環帶動等環節深化改革、打通堵點,加快疏通國內大循環;另一方面也需要通過激發進口潛力、持續放寬市場準入、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推動多邊雙邊合作深入發展等,以高水平開放助推國內罔際雙循環。
第三章重點談實現“雙碳”目標。實現“雙碳”目標,任務艱巨、時間緊迫,但意義重大,不僅有利于推動我國能源結構實現根本性轉變,促進國民經濟質量效益全方位提升,還將助推中國成為新一輪能源革命的領跑者,進而成為世界經濟強國。實現“雙碳”目標,需要對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和生態結構進行深入調整。為此,要系統考慮清潔能源的總量規模、比例結構、區域布局、替代節奏等問題;加快培育清潔能源世界級產業鏈集群、構建綠色低碳工業體系、優化創新環境等;制定生態系統碳匯規劃、開展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規范發展碳交易和碳金融等。特別需要提及的是,中國發起倡議的全球能源互聯網不僅是中國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依托,也是推動全球綠色發展合作的重要平臺,對于推動建立我國主導的國際能源合作機制,搶占全球能源革命制高點具有重要意義。
第四章重點談數字經濟。與土地、勞動力、資本等生產要素不同,數據作為一種經濟要素,有其特定的本質和特性。相應地,數據交易的產權和價值界定有其特定的內涵。只有明確了這些基本問題,那些由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和5G等技術有機組合起來的數字化平臺才真正具備了全空域泛在、全流程持續、全社會場景、全智能解析和全價值疊加的“五全”基因,成為推動數字變革的革命性力量。中國的數字經濟在消費領域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增長天花板日益接近,需要拓展產業互聯網的藍海。而與國際先進水平比較,我國在數字技術方面還存在不少突出的短板,需要通過加大創新投入逐步加以彌補。作為數字經濟領頭羊,平臺經濟是一國數字經濟實力的集中體現,但健康發展需要遵循十大原則。
第五章著力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自工業革命以來,伴隨技術進步,全球分工格局發生了深刻變遷,全球產業鏈的組織模式也隨之演變。中國是世界上超大規模的單一市場,獨一無二的規模優勢是中國工業制造業參與全球競爭的核心競爭力。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制造業的效益和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仍存在制造業占比過早、過快下滑,品種質量國際競爭力總體偏弱等突出問題。制造業是創新的主戰場,要把制造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補短板、抓前沿,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的同時,大力培育一批掌控三鏈的鏈主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并主動出擊、從符合未來產業變革方向的整機產品人手掌握未來全球產業鏈布局的主動權。
第六章談房地產。中國的城市化是人類歷史上的一個重要現象,有多達7.3億人在短短的40年內由農村進入城市。而伴隨著快速城市化,房地產行業一路高歌猛進,不僅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住房需要立下了汗馬功勞,還為拉動經濟增長、增加居民財富做出了重大貢獻。但近期,在多重因素作用下,房地產市場出現了較大的下行壓力。如何牢牢把握黨中央關于“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準確判斷房地產市場的發展趨勢,提出促進房地產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長效機制和政策措施,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問題。簡單概括:過去,有十大內生性驅動因素和十大關鍵性改革舉措推動房地產繁榮發展:現在,有十大因素推動房地產行業進入拐點,需以五個重組、五個轉變推動軟著陸;未來,房價漲跌取決于十大因素,房地產市場運行將呈現五大特征,政府對房地產企業管理方式將實現五個轉變。
第七章討論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要以高質量的發展為基礎,著力縮小區域差距、城鄉差距和行業收入差距。其中,縮小區域差距要注重從生產力的源頭來矯正收入分配格局,按照五個“大”(大資本、大企業、大技術、大市場和大系統)的思路來加快推進西部大開發;縮小城鄉差距,則要著重推動要素市場化改革,特別是打破城鄉二元架構對要素在城鄉流動中的限制,讓農民也可以獲得財產性收入;而縮小行業差距,則需要打破行業壁壘和市場壟斷,促進公平競爭,防止金融、互聯網和房地產行業過度膨脹、脫實就虛。在此基礎上,本章進一步闡述了“三大分配”的內涵和相互關系,提出要高度重視一次分配的基礎性作用,按照“一次分配講效率兼顧公平、二次分配講公平兼顧效率、三次分配講自愿講道德,也要講有效激勵的制度安排”的思路調節好收入分配,為實現共同富裕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第八章討論要素市場化改革。2020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這是一個具有里程碑意義和時代特征的文件。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是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關鍵步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大舉措以及提高全要素生產率的關鍵措施。一國或一地區要素市場發育程度是該國或該地區競爭力的重要體現。當前,我國在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五大要素的市場化配置方面存在市場發育不良,要素流動不暢,市場配置功能不到位,價格形成不平衡、不合理等突出問題。本章從五大要素市場的各自特點出發,對每一類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的具體舉措、推進方向、政策重點都做了清晰的闡述。
第九章討論《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RCEP作為全面、高標準、開放包容和平衡互惠的經貿協定,達成了關稅減讓、原產地規則、貿易便利化、服務市場準入、投資負面清單、電子商務規則、知識產權保護等多項重要成果。它的實施,必將擴大區域貿易投資規模,促進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助推區域內經濟體包容均衡發展。本章深入分析了RCEP對區域經濟、中國開放的重大意義,并與《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和《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進行了比較,指出中國可以RCEP為基礎,通過采取“滾雪球”戰略,充分發揮超大規模市場優勢,逐步擴大“朋友圈”。本章還對各地政府、企業如何抓住RCEP機遇,深化相關規則的應用,實施RcEP的路徑和措施提出了建議。
第十章討論中歐班列。中歐班列在海運體系之外形成了一條全天候、大運量、綠色低碳的運輸新通道,使幾乎中斷的歐亞大陸橋變成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問的陸上絲綢之路。中歐班列實現了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貿易投資“軟聯通”,集中體現了“一帶一路”建設所倡導的“五通”理念,為中外數萬家企業帶來了商機,為沿線數億民眾送去了實惠。未來,隨著開行量的持續增長,還將產生更多深層次經濟價值。進入新發展階段,要加快形成以中歐班列為依托,沿線主要樞紐為支撐,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的國際經貿合作大通道,需重點抓好提升班列運行質量、優化班列運力布局和建設國際陸港城市這三個環節。
第十一章力圖解碼香港持續成為三大中心的秘密。近代以來,香港從中國南方的彈丸之地發展成為如今全球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航運中心,其自由港制度體系、獨特的稅收制度和具有國際公信的法治體系是其制度基因;祖國的發展和內地人民的支持是其養分和血脈。香港對國際資本的吸引力是基于長期積淀形成的制度設計和來自內地蓬勃強勁的發展勢頭。所以盡管近年來香港因“修例”風波一度出現動蕩,甚至被美英等國打壓,但香港在中央的支持下必將渡盡劫波、繁榮再現。展望未來,香港還要繼續發揮優勢、服務國家戰略,主動承擔i個使命:新時期中美大國競爭的轉圜地,暢通高水平雙循環的戰略樞紐,以及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加速器。
最后一章討論中美“脫鉤”的話題。未來一段時期,美國持續對我國打壓遏制、戰略封鎖的態勢不會變。與美開展“脫鉤”與“反脫鉤”斗爭將是中美關系長期存在并帶有根本性的問題。本章對中美之間的貿易脫鉤、投資脫鉤、科技脫鉤、教育脫鉤、互聯網脫鉤、資本市場脫鉤、金融機構脫鉤、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網絡脫鉤、外匯脫鉤、國際規則脫鉤十個方面脫鉤的問題,逐個進行了態勢分析、兵棋推演;并對“十大脫鉤”按發生風險高低進行了分類:屬于“高風險”的有科技、互聯網和國際清結算網絡三個方面;屬-于“中風險”的有貿易、投資、資本市場和教育人文交流四個方面;屬于“低風險”的有金融機構、外匯市場、國際經貿規則和體系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一方面涉及復雜的操作過程,很難實施。另一方面一旦發生脫鉤,盡管對對手方會帶來巨大沖擊,但是對操作方自身,也會帶來嚴重后果,因而會謹慎規避,發生概率反而較低。在此基礎上,本章針對各類脫鉤情景,提出了應對中美脫鉤的原則和十二條反制措施。
這十二章的內容集中體現了我對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下國家“十四五”時期發展戰略和路徑的學習和體會。這些學習和體會通過講課的方式分享給了復旦大學的師生們。實際上,在每一次講課前,我都會認真準備。但是,每當我講完后,復旦大學師生們的提問和追問總是令我耳目一新,其中不少問題還相當尖銳。對這些問題的回答,也是我進一步深化認識、深入思考的過程,我也因此的的確確體會到了教學相長的喜悅。我將這些問題和回答也摘錄在后面,供大家參考。當然,囿于個人學識,不當不妥之處在所難免,誠摯希望學界同仁提出意見和批評。